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改版后像是“内嵌”了一个微博,为什么内容平台都越做越像?

1727期文化产业评论:8月24日,知乎在新版本APP中,新上线了“想法”的内测功能。有不少人评论,这个新功能让知乎看起来像是“内嵌”了一个微博,或者说是朋友圈。与知乎一直以来的定位不同的是,此次试水短内容的即时分享,知乎要开始争夺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了。至此,短内容的流量战场,又多了一位“勇士”。那么,知乎改版后,能否在微博、朋友圈、今日头条等平台的夹击中突围?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综合

编辑:萧蓝羽

 

一年前,知乎上线了“分享”的新功能,用户可以选择知乎回答中的文字分享到时间线上。过去,这些分享的短信息会混杂在知乎APP的首页里。现在,知乎把这些零碎的信息整合起来,独立放在一个名叫“想法”的内测版块里。

 


前两天,知乎在新版本APP中,新上线了“想法”的内测功能。内测完成后,这一新功能将在近期正式开放。“想法”,是一个类似于微博、朋友圈的碎片化、短信息的即时分享功能。同时,在新版本中,除了“想法”,知乎还新增了“每日新知”音频功能,支持视频预览播放。这次的新版本被知乎官方视为知乎史上最大胆的一次更新。

 

知乎入局短内容社交,要做微博还是朋友圈?

 

在“想法”这个版块中,用户可以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即时、简单地记录日常灵感、思考。用户可以在这里面浏览到你所关注的其他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还有新增的视频等内容,在每条想法下面,你可以进行转发、评论和鼓掌(相当于点赞),形式和微博极其相似,也多少也让人看到了朋友圈的影子。

 

那么,知乎推出的这一短内容社交功能,是不是瞄准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软肋去的呢?知乎是要做微博还是要做朋友圈?

 


2014年,微博崛起,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交产品,到了2016年,市值达113亿美元,超过Twitter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体。朋友圈则借着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人们各种网络社交的日常工具。面对已经各自占领市场的两个“巨头”,此刻,知乎入局短内容社交究竟用意何在?

 

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知乎的商业化需求。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对于新功能“想法”这样说道,“短内容生产是有价值的场景。

 

对用户来说,随时随地撰写内容的需求的确存在。早在2011年,知乎就推出了iOS客户端,随后不断在客户端上更新功能,大量用户通过手机APP来阅读知乎上的回答。但对于一个依靠用户生产知识来获取流量的平台,如何让习惯于手机端的用户更多撰写内容成为了问题。

 

用手机屏幕撰写回答并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出于习惯,知乎上回答大多需要较长的篇幅来论证。用手机编辑无论是输入文字,还是文章排版,效率都不是很高。知乎上还有许多反馈使用APP撰写回答,出现闪退导致草稿丢失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想法”这样较短的文字形式可以鼓励用户在手机上输入,而不只是阅读。

 


这一切都有利于知乎的商业模式——广告的运作。在知乎APP上,你可以看到标明为广告的内容直接插在首页的信息流里面,今年知乎的广告明显多了许多。“想法” 带来更多内容,吸引用户刷得更多,自然也就带来了更多的广告位。

 

其实,知乎早有做短内容社交的野心了。早在2015 年 3 月,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就曾透露出有意做知乎用户自己的朋友圈,放在当时,张亮称其为“大概是两年来知乎最有趣的产品想法”,只是这个构想中的产品一直没有上线。在今年早些时候,知乎也试水过“分享”功能,在首页即可发布短内容。

 

专注于短内容社交的“想法”之所以现在才推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知乎终于长大了,从一个小型知识社群,成长为一个大型知识平台了。换句话说,是自我定义为平台的知乎,终于要开始做平台社交的事情了。

 

内容平台越来越像,知乎能逆袭微博和朋友圈吗?

 

近两年,知乎做了不少新产品和新功能的尝试,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是知乎问答、知乎live,在内容付费市场曾占据了一席之地。除了知乎,其他的内容平台也都在做短内容社交和问答产品。

 

微博和朋友圈都是短内容社交的品类,这个不必多说,而将问答作为平台重要的产品类别,似乎也成为了近两年各大内容平台的共识。今日头条扶植起悟空问答,邀请大V入驻,腾讯做起了企鹅问答,微博问答也曾火过一时……

 


微博、今日头条、腾讯,加上知乎,不管是内容生产平台,还是内容分发平台,为何越做越像?

 

文化产业评论认为,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内容平台期望建立起自己与用户的直接关系,问答、短内容分享是最好的争夺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内容品类。

 

所以,并不是知乎做得像微博、朋友圈,而是在还没有新的内容品类诞生之前,国内的各大内容平台在内容品类的开发上日益趋同。

 

可以看到,知乎新版本的迭代中不仅有“想法”这样的短内容即时分享功能,亦有“每日新知”音频功能。面对这场流量争夺战,知乎也不想错过其中的红利。这次试水不如说是一次内外压力之下的尝试突围。那么,知乎能否突围成功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知乎引入“想法”的新功能,有哪些转变和优势。

 

“想法”这一产品出现的逻辑是顺应社区里内容生产的方向和趋势,同时,这也是知乎留住用户的途径。

 

第一,“想法”可以实现用户对于即时的想法和思考的分享需求,用户能够即时地获取与其他用户的互动,而非像之前那样,参与了一个话题讨论,需要历经时日的等待内容沉淀。用户来到平台,便能够获取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提高用户粘度,减少用户流失。

 

第二,短内容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知乎相对其他社交平台来说,娱乐性弱,知识性强。“想法”的推出,使那些并不擅长写作,更习惯于阅读的用户活跃起来,另一方面是在挖掘了大V们的深度内容后,再开发他们的即时短内容价值,以此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增加内容的多样性。

 

第三,目前的社交平台中多是熟人社交或是热点话题讨论,能够提供行业专业内容讨论的平台并不多,在具有弱社交关系链、陌生人社交的社交生态中,“想法”或许能够成为行业专业内容和热点事件的讨论聚集地。

 


即时+短内容,这或许也就是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对于“想法”看重的原因,“短内容生产是有价值的场景。对短内容来说,信息流最重要,知乎会把发布功能做好,阅读体验做好。

 

但也有一个隐忧存在,目前的即时社交平台的氛围与知乎的氛围并不一致,即时社交往往充满了自拍、晒娃、晒萌宠等个人生活内容的分享,而非符合知乎调性的知识性专业内容。

 

再来看看微博和朋友圈。

 

今天的微博似乎已经成了网红和广告的修罗场,冗余信息堆叠,用户期待微博重回一个专注于内容、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而不被无用信息、信息噪声所拖累。而现在的微信朋友圈虽然还是强大的时间黑洞,但张小龙在为朋友圈内容太冗杂、太营销而焦虑




相对来说,知乎是有优势的,大V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通过长时间的问答获得了众多粉丝,“想法”功能沿用了社区已有的关注关系。但在内容质量上,知乎也有过担心:是否不再分享知识,转而分享生活?“想法”测试没几天,已经出现关于美食、旅行的生活分享。知乎给出的答案是:关系形态决定了核心创作属性,从而鼓励形成基于兴趣的社交。

 

当然了,现在说知乎能否在微博和朋友圈中突围,似乎也还为时过早,毕竟,知乎的体量较前后两者还有不少的差距。

 

结语

 

知乎APP的这次改版是对整个产品体系的梳理,也是产品线的补足,知乎又开始重视整个社区体系的建立,以在视频、音频时代吸引更多的用户。“想法的上线,似乎证明,这就是知乎的短内容社交、知乎牌朋友圈未来的样子。

 

但是,“想法”中这种短小、碎片化的信息很难保证质量,目前知乎也只是通过小规模用户来测试这种模式是否能生产高质量的内容。知乎的短内容社交,到底是会被淹没在自拍或鸡汤刷屏的噪音信息中,还是借助多年积累成为一炮而红的范例?还需要静待时间的验证。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报名•在职研究生

2017北京大学 文化产业专业

点我查看


有偿约稿/招聘•求才若渴(主编/编辑/记者)

请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